close

       現在的手機幾乎是人手一機,就連兒童都開始有智慧型手機!

  兒童開始有3c成癮的症狀出現,今天歸納一下這類的文章並且分享給爸爸媽媽參考喔 

       假如我們知道某一樣東西很容易造成上癮,不論大人小孩,像是煙、酒、[毒·品]等等

  我們不僅要勸大人們遠離那些東西,除了避免小孩觸碰,更要做到的是導入正確的觀念喔~

       最近過年才剛結束,家裡聚會的時候是不是很多親戚家的小孩子不像以前的活潑在家裡跑來跑去,而是拿著爸爸媽媽的手機在椅子上安安靜靜地玩著自己的手機?或者說大人聊天聊得很開心,小孩在旁邊閒得發慌吵鬧,為了讓他們安靜只好拿出王牌(手機!)才能讓他們乖乖在旁邊呢?

其實這樣讓小孩子仰賴 3C 不僅會讓孩子有 3C成癮症狀 ,在生活方面【專注力情緒管理能力】等等都會受到影響

但是 3C 成癮這部分,基本上雖然有諸多可能性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由於 3C 為屬於工具類關係,因此對於其上癮這件事會有比較多的討論空間,例如資訊成癮、社群成癮、電玩成癮等的問題,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只是現在牽涉到了學齡中的小朋友,這問題就比較值得探討一下了。

 小朋友為什麼會有手機?或者有使用手機的機會?

小朋友在上學前,基本上可以得到的物品,都是來自於父母所給予,如果父母整天拿著手機在使用,小朋友當然會〈好奇並且想瞭解,因此這機會一開始是父母給予的比較多。

〔在上學後,或許有些同學已經有自己的手機了,這時候小朋友也會有碰到可以使用的機會, 但這種情況比較像是以前的「同學家有電動」的狀況:「偶爾去同學家打電動,覺得有電動真痛快,回家盧一下父母買,但父母不肯只好作罷。」〕

同儕的影響也是佔很大的比例的,所以前面提到:不僅避免,還要導入正確的使用觀念 
第一步:我跟父母解釋將3C定義為「增強物」而非「安撫物」。
何謂「安撫物」就是當小朋友用哭、鬧、喊、叫的方法,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時(玩具、3C等)

父母就趕快塞給他們讓他們安靜,以「安撫他們的不對的情緒與行為」。

這是錯誤的,一旦不對的行為及情緒一再被安撫後他們就以為「哭、鬧、喊、叫」的行為是「對的」

所以下次又再會用「哭、鬧、喊、叫」來討他們要東西(3C)。
所謂「增強物」意即,「先」做對的行為「後」給予獎勵品(即3c)。

在用比較口語的解釋
          以大人來說,若以哭鬧喊叫來要求薪水,若老闆就給他薪水,則下次每個人都會用這一招來要求。
所以,一定是要求大人將工作做完後(對的行為),老闆才會給「薪水」(獎賞)。
       又以社會事件為例:如果自己跑去玩或爬山,不聽法規出事後用「哭鬧喊叫」要求賠償
若政府為了某些因素安撫他們,就答應他們,那以後,所有的人民就會用這一招「哭、鬧、喊、叫」來要求國賠(看起來目前就是這樣)。

第三步:正確的懲處(用低與沉穩的口氣訴說,不帶任何情緒)。
             這如果沒有學會坐好(或功課寫完、家事做完)等用「哭鬧喊叫」這種不對的方式來要東西

             那除了不會給你玩手機(剝奪式處罰),還會讓你罰站10分鐘(施予性處罰)。
 
第四步:將3c變成休閒產品(即將自己的責任做完,才玩的東西),不是生活必需品。
             其實任何東西,例如:咖啡、酒精、3c等只要「過量」都會傷害身心。所以不是不能使用
             而是要學會自我控制,適時適量。若政府為了某些因素安撫他們,就答應他們

             那以後,所有的人民就會用這一招「哭、鬧、喊、叫」來要求國賠(看起來目前就是這樣)。

 
結論: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給3C讓他們養成習慣,然後就沉迷、最後就           成癮。但是導入正確的觀念永遠比一昧地杜絕來的有效喔^_^

文章參考:愛媽媽 - 不要再誤會孩子了,小孩會喜歡玩手機,不是因為貪玩,而是因為…,所有父母都該看看!!

FB: 新竹校  https://goo.gl/AK27rf

  竹北校 https://goo.gl/xI4bNL

官方網站 : http://www.goosemom.com

arrow
arrow

    新竹 鵝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