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在一生各階段,都可以藉由方法來增進自身的專注力。像是兒童可透過遊戲刺激感官,來達到專注力的練習;而閱讀是所有認知行為中最能促進專注力的方式,在《專注力》一書中,提供幾個幫助練習的參考方法。

人的頭腦不是一部機器,而是有生命和學習能力的。它在人的一生中都可以被影響,不管是嬰幼兒、中小學生、大學生、上班族或退休族,人人都可以設法增進自己的專注力。

不過,可以達到什麼目標,須視年齡而定:一個六歲兒童的專注力如果能夠持續十五分鐘,就足以感到自豪了。而一個十六歲青少年的專注力起碼得維持三倍長的時間,他才有資格自誇。

究竟要如何增進專注力呢?雖然有許多簡單的練習,但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不簡單。因為大腦並沒有一個能夠影響專注力的特定區域,況且專心也不是靠苦練得來,雖然那有些許的幫助。

 

專注耗費心力 卻也提供能量

正確的專注看起來似乎充滿各種矛盾:它耗費心力,但也提供能量;練習專注的人必須全神貫注,但也必須放輕鬆;必須趕走其他雜念,卻又不能忘記;我們希望按照邏輯步驟往前走,但若少了情緒卻也走不遠;學習的先決條件是要能聚焦在一件事情上,但這也不能夠保證什麼。

正因為只有一部分的專注力是靠意識在推動,這一部分反而特別適合用遊戲的方式來達成。遊戲是孩童自行練就專注力最自然、最初的形式。當兒童在玩遊戲時,他們自然會全神貫注,幾乎感受不到周遭一切的存在。

專注在一開始是不自覺產生的,它「本身就是目的」,例如:當一個小孩想要躍過一條繩索時,他自然就會專心了。「本身就是目的」的專注行為也發生在我們玩下棋、大富翁或益智遊戲等互動遊戲時。這種自發行為使我們可以創造一個自行運作的雙軌世界。所以,兒童會發揮想像力並沈溺其中,這就是一種專注的表現形式。年紀小的兒童雖然只專注在令他們感到有趣和滿足的事情上,但有了這種經驗為背景,他們以後也才能學習有目標的專注。

 

有專注力障礙的兒童可以透過遊戲,再次找回他們所欠缺的安靜。心理師魏瑞特認為,遊戲不僅是激發策略和技巧而已,它也可以引發許多對專注力來說很重要的特質,例如兒童從中學習到必須等待輪流玩,他必須學習延遲滿足欲望並控制衝動。如果他想贏,他必須注意觀察遊戲的進展,並且調整自己的行為。玩遊戲要有撐到最後的耐力,不能馬上贏反而是件好事。而且,孩子可以從中學習遊戲規則,並加以遵守。

除此之外,遊戲還可以刺激感官,使用到的感官部分愈多,腦部愈活躍,而且吸收的訊息愈能持久。本章我們會舉出許多專注力遊戲的例子,以及對孩子很有幫助的放鬆練習指導。

>

人在一生各階段,都可以藉由方法來增進自身的專注力。像是兒童可透過遊戲刺激感官,來達到專注力的練習;而閱讀是所有認知行為中最能促進專注力的方式,在《專注力》一書中,提供幾個幫助練習的參考方法。

人的頭腦不是一部機器,而是有生命和學習能力的。它在人的一生中都可以被影響,不管是嬰幼兒、中小學生、大學生、上班族或退休族,人人都可以設法增進自己的專注力。

不過,可以達到什麼目標,須視年齡而定:一個六歲兒童的專注力如果能夠持續十五分鐘,就足以感到自豪了。而一個十六歲青少年的專注力起碼得維持三倍長的時間,他才有資格自誇。

究竟要如何增進專注力呢?雖然有許多簡單的練習,但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不簡單。因為大腦並沒有一個能夠影響專注力的特定區域,況且專心也不是靠苦練得來,雖然那有些許的幫助。

 

專注耗費心力 卻也提供能量

正確的專注看起來似乎充滿各種矛盾:它耗費心力,但也提供能量;練習專注的人必須全神貫注,但也必須放輕鬆;必須趕走其他雜念,卻又不能忘記;我們希望按照邏輯步驟往前走,但若少了情緒卻也走不遠;學習的先決條件是要能聚焦在一件事情上,但這也不能夠保證什麼。

正因為只有一部分的專注力是靠意識在推動,這一部分反而特別適合用遊戲的方式來達成。遊戲是孩童自行練就專注力最自然、最初的形式。當兒童在玩遊戲時,他們自然會全神貫注,幾乎感受不到周遭一切的存在。

專注在一開始是不自覺產生的,它「本身就是目的」,例如:當一個小孩想要躍過一條繩索時,他自然就會專心了。「本身就是目的」的專注行為也發生在我們玩下棋、大富翁或益智遊戲等互動遊戲時。這種自發行為使我們可以創造一個自行運作的雙軌世界。所以,兒童會發揮想像力並沈溺其中,這就是一種專注的表現形式。年紀小的兒童雖然只專注在令他們感到有趣和滿足的事情上,但有了這種經驗為背景,他們以後也才能學習有目標的專注。

 

有專注力障礙的兒童可以透過遊戲,再次找回他們所欠缺的安靜。心理師魏瑞特認為,遊戲不僅是激發策略和技巧而已,它也可以引發許多對專注力來說很重要的特質,例如兒童從中學習到必須等待輪流玩,他必須學習延遲滿足欲望並控制衝動。如果他想贏,他必須注意觀察遊戲的進展,並且調整自己的行為。玩遊戲要有撐到最後的耐力,不能馬上贏反而是件好事。而且,孩子可以從中學習遊戲規則,並加以遵守。

除此之外,遊戲還可以刺激感官,使用到的感官部分愈多,腦部愈活躍,而且吸收的訊息愈能持久。本章我們會舉出許多專注力遊戲的例子,以及對孩子很有幫助的放鬆練習指導。

運用感官的思考訓練

朗讀和傾聽閱讀

閱讀是所有認知行為中最能促進專注力的,它也是一切學習和理解力的基本前提。

我們在朗讀中結合了思考和說話。教育學家達格瑪.薇德說:「閱讀的人會不由自主的一路讀下去,我們會運用假設,並在閱讀中修正或證實我們的假設。」

傾聽閱讀也是一樣。年紀幼小的孩童就已經知道文字的魔力了,所以他們會對聽讀上癮,同一個故事百聽不厭:讀的人不許有任何偷工減料,內容稍有不同,馬上會被他們抓包。因為每當他們認出相同的故事內容,就是一個小小的成功經驗。

可惜只有25%的父母會為他們十二歲以下的孩子閱讀。研究指出,固定唸睡前故事書給孩子聽,比使用科技媒體更能促進孩子自發閱讀,而一切能促進閱讀的手段,也都能夠增進專注力。順帶一提的是,孩子如果使用右耳比較能夠理解句子,是因為它會連結到大腦左邊的語言區。

 

朗讀,當然也包括閱讀本身,可以激發想像力,在腦海中畫出圖畫。同時它也能刺激語言發展。人在閱讀和聽讀時,必須啟動知能,才有辦法像解碼一樣看懂文章的意思。視覺在接收文字訊息時,會啟動一連串的認知步驟,幫助我們進入聲調、氣氛、文句邏輯結構和原有的知識庫中。

 

閱讀的意思不單單指流利的唸出字詞而已,它是思考的外在呈現。學會閱讀的人,不會再像初識字的人那樣只是唸出字母和音節而已,閱讀的同時,他也在思考。唯有在遇到複雜和特別重要的閱讀內容時,才需要藉由出聲唸出字句來幫助理解。

兒童也需要獨自安靜閱讀的機會,不一定非要強迫他開口朗讀或拼字不可。因為當他安靜閱讀時,他的腦中會產生圖畫和意思的聯想,這和逐字唸出字句是完全不同的過程。而聯想對每一個思考過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你一定也有以下的經驗:先是一個模糊的記憶被喚醒,喚醒它的是一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然後腦中才逐漸出現完整的關連性。

● 請定期唸故事書給你的孩子聽,從他兩歲半即可開始,把它變成一種孩子喜愛的固定儀式。在孩子學會自己閱讀之前,千萬不要停止這習慣。

● 給孩子看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的,要在安靜的氣氛中進行示範,利用麥克筆、紙和鉛筆。

● 閱讀也可以完全不拘形式。請允許你的孩子在做完功課之後,躲在小密穴、角落和桌子底下閱讀冒險小說或其他精彩有趣的課外讀物,並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世界中。

 

文章參考:親子天下 - 閱讀專注力

 

FB: 新竹校  https://goo.gl/AK27rf

   竹北校 https://goo.gl/xI4bNL

官方網站 : http://www.goosemom.com/msg/brief-introduction.html

 

arrow
arrow

    新竹 鵝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