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陽光落在每個角落,但並非每位孩子都能感受陽光的溫度。看著孩子缺乏學習動力,空洞的眼神,如何帶領孩子呢?薩提爾專家李崇建歸納8個語言,邀請父母老師運用於對話,締造親子、學生之間的深刻連結,一起感受生命的美好。

試想著以下的畫面:

晨曦落下,輕輕落在島上,為大地鍍上一層琉璃膜。世界不再黑暗了,因為移動的太陽光,會照進每道縫隙。陽光落在每座學校,也落入每間教室、每張桌子,但並非每位學生能感受陽光的溫度。

總有學生缺乏學習動力,他們的功課無法完成,總是勉強到校,難以融入課堂學習,眼睛不是空洞的看黑板,就是趴在桌上睡覺。無論老師如何鼓勵、勸說或幫忙,他們就是燃不起精神,過一天算一天。那些日劇《麻辣教師GTO》或《夜之教師》裡的動人教學劇,那些學生幡然改變的情節,似乎不會發生在日常校園。時逢加速的年代,這樣的情況更廣泛,教師往往束手無策了。

「我該怎麼辦呢?如何帶領那些孩子?」

我常到各處分享親師、師生或親子互動。不少教師提出類似問題,問我該怎麼辦?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我總是鼓勵這些教師,並且分享對話的方向,期許他們更接納自己,在校園發展生命能量。一個人的時間有限,這是我僅能提供的有限協助,但是我認為改變對話的方式,覺知彼此的觀點與經驗,進而觸及彼此的生命力,必能為世界帶來改變。

改變對話的方式,覺知彼此的觀點與經驗,進而觸及彼此的生命力,必能為世界帶來改變。

所幸台灣出現新教育浪潮,推動校園新學習,比如張輝誠老師的「學思達」,改造了課堂的面貌,帶動了新世紀的教育面貌。然而教育永遠是大計,永遠會遇到各種處境,我也常聽聞各類問題,仍舊耗損第一線教師的能量。

我如此看待對話的力量,是深信生命有其力量,支持生物的成長,對話能開啟生命力。人若能連結生命力,就懂得重視自己,接納自己,進而愛自己,也能接納他人、愛他人。

當每個人意識到,並體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必定珍惜且感到有力量,並且為自己負責任。能體驗自己的價值者,必有機會為自我帶來創造,遇到挫折便能接納,有勇氣面對了。

在「人」的基礎上對話

如何培養孩子,讓他們擁有生命力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和孩子對話,在「人」的基礎上對話,和諧而平等的對話,而不是陷入「問題」的對話。唯有建立在人的基礎上對話,不會只看見結果,而會看見人的歷程,看見人在歷程中的力量。

唯有建立在人的基礎上對話,不會只看見結果,而會看見人的歷程,看見人在歷程中的力量。

我們成長於聽話系統,常會忘記看待人的歷程。父母當然愛孩子,只是往往執著在看見結果,如此,孩子就看不見自己,更無法連結生命力了。一旦父母用對話精神與孩子溝通,孩子就能看見自己,也看見父母的愛了。

因此在愛裡對話,喜悅的陪伴孩子,在陪伴中看見自己,也在陪伴中看見孩子,孩子便能連結生命力。

我曾在演講場合,看見親子一同出席。我問台下十一歲的小女孩,最想與爸爸做什麼?

女孩不假思索的說:「我想和爸爸玩扮家家酒。」

我繼續詢問:「爸爸跟妳玩過嗎?」

女孩帶點兒失落的搖搖頭:「爸爸說他很忙……」

女孩的父親坐在一旁,有點兒不好意思。

我決定為女孩做些事,因此詢問她:「我邀請爸爸陪妳玩,問問看他能否答應,每個月抽出五分鐘陪妳玩,妳覺得好嗎?」

天真的女孩開心的笑了,點點頭說:「時間可以再長一點嗎?」

「那麼每個月一次,一次十分鐘好嗎?」

小女孩開心的笑了,點點頭答應了。

我轉頭詢問父親,可以允許這個請求嗎?父親微笑答應了。小女孩感激的低下頭,看得出喜悅的表情。

每天5分鐘對話,讓彼此內在真實流動

我推動家庭對話,邀請父母每天撥五分鐘,和自己的孩子對話,乃因五分鐘時間短暫,父母不至於有負擔,人人都能夠做得到。雖然僅僅五分鐘對話,卻能創造親子之間互動,讓彼此內在真實流動。我邀請父親答應女孩,每個月一次十分鐘遊戲,對父親而言應不困難,但是對女孩卻很重要。

十一歲的女孩,即將步入青春期,還會想與父親玩多久呢?當女孩逐漸長大了,為功課繁忙,並將她的眼光望向同儕,甚至是青春期的男友,將少有機會和父親玩遊戲了。設想日後女孩長大了,回憶父親與自己共處時光,想到玩扮家家酒這一幕,該有多少溫馨的感覺,應該充滿愛的畫面吧!

親子之間的對話,若能讓孩子感受到愛,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對話就有了豐沛的能量,孩子容易擁有豐富生命力。

親子之間的對話,若能讓孩子感受到愛,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對話就有了豐沛的能量,孩子容易擁有豐富生命力。我歸納了幾個語言,邀請父母若真心有感,將之運用於對話,親子之間應有深刻連結。

 

arrow
arrow

    新竹 鵝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